“户口官司”:值钱的是户口附加值
2010-04-23
来源:新京报
【共 0 条评论】 【浏览98PV】
■ 社论
北京户口值多少钱?这个问题似乎没有标准答案。对绝大多数毕业生来说,可能花上几万也很难办下来。但在法律层面,北京户口却是一文不值。4月21日下午,一起普通的劳动纠纷案件,在崇文区人民法院宣判。但这场纠纷的核心却并非劳动关系,而是户口。
事情的经过很简单:两年前,7名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,进入北京一家国企建筑公司工作。在签订5年劳动合同的同时,单位为他们办理了北京市户口。8个月后,7人陆续离职。原单位的愤怒可想而知,公司拒绝转移离职者的个人档案资料,不给他们开具离职证明书,也拒绝为他们办理户口转移手续,纠纷由此产生。
从劳动纠纷的法律裁判说,这宗案件并不复杂。就像崇文区法院认定的那样:提出辞职是劳动者享有的权利。在原告已然辞职的情况下,确认终止双方劳动关系,并判令建筑公司为离职人员办理相关手续,这就是法律要求。但本案的核心却不在离职手续,而在于,北京户口是稀缺资源。在员工享受了公司给予的这项稀缺资源的情况下,带走这项资源,也就是造成了公司的“实质损失”。
在现实中有价,而在法律上无价的北京户口,令劳动纠纷中的资方有口难辩。个案往往具有示范效应,将来可能会有更多毕业生抱着这样的想法:先降低条件进入一家虽不十分满意、却能解决户口的单位,一旦落户就带着户口跳槽走人。
用工方在吸取了经验教训后,也会提高为员工落户的门槛,比如规定较长的合同期限,并约定较高的违约金。人才市场是双向选择,两“情”相悦才能握手共事。能不能解决户口,和薪酬多少,工作性质、强度、前景如何一样,本就是劳动者最为看重的核心问题。作为用工方,必须考虑,帮助解决户口,在公司吸引人才的诸多条件中,究竟占何位置;进而可以根据这一前提,商定具体的劳动合同。
在实然的司法运作中,这一劳动纠纷个案,很快就会淹没在更多的案件中。但引发这一问题的制度背景,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消失。这所谓的制度背景,就是大到国家户籍制度,以及小到北京入户政策。
为什么会有不计其数的外来人口和高校毕业生,一心想留在北京,并一心想要北京户口?这就是北京户口的附加价值。作为首都,北京这座城市无论在哪方面,都享受着国家的格外照顾。这里有最好的大学、最好的医院、最好的博物馆,以及诸多堪称中国最好的公共服务设施。这里还是中央机构和国家部委的所在地,更容易找到创业的机会。
通常,就公民的自由流动而言,户籍常常是一道无形的门槛,在它的面前,自由流动受到了很大限制。但废除这个门槛,不是一句“取消户籍”就可以实现的。户籍能否取消,关键在依附于户籍之上的特殊地方利益能否去除。如果没有这一前提,而仅仅实现了取消户籍,那么,北京一定会不堪重负。因为大量的国人想迁入北京,享有别无他处的特殊公共福利。
在公共资源的投放上,国家也只有做到更加均衡,使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能够不断缩小,“北漂”或“留京”现象才会根本改变。北京户口的价值,在现实中和在法律上的差异,才会从悬殊化为虚无。